返回集团导航页

  • 17
    2023-05

    5月8至12日,一零一中举办了学校首届生命科学节。生物组的老师们精心设计了医生职业体验、破译宝藏、细菌画等多项既专业又有趣的游戏活动,在五天的生命科学“狂欢节”里,全校师生同浸欢乐时光。 01珍爱生命:医生职业体验、急救体验,辩论赛 珍爱生命是人生的必修课,初一备课组老师组织了“我来当医生”的职业体验活动,同学们化身“白衣天使”,教同学测血压、听心音,指导同学模拟使用AED等急救设备。在急救体验中,志愿者给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操作要点,并运用人体模型,让同学们动手掌握救护的基本操作技能。初一向同学说,AED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设备。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对急救知识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 高二的同学们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输出自己的思考,“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设计试管婴儿,你怎么看?”大家就生物技术、监管,和社会舆论等方面进行辨析和讨论。辩手们的话语兼具生物学科知识和人文社科思考,陈词环节从容自若、逻辑明晰,质询环节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双方陈述有理有据。这两大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在辩手们的陈述中升华。观赛同学也收获颇丰。高二陈戴维说,“我参与这场生命科学节辩论比赛,不仅对于学科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思考了更多关于技术应用中所面临的利弊以及伦理道德之于科技的重要性。” 02崇尚科学:专家讲座,参观生态园 清华大学刘栋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生命科学发展史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的前沿成就。刘教授对科学和科学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担当,深深感染着在座的学子们。2020届毕业生王昊睿同学,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她在讲座中分享了在一零一六年的学习与生活,嘱咐学弟学妹除了重视课内学习,更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校活动,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以确定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 生态园是一零一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在马丽霞老师的带领下,每年都有许多同学获奖。这一次,生态园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参观,吸引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学校的“生命科学社团”,积极参与小课题的研究。同学们在植物栽培实践基地,种下的蔬菜长得茂盛,已经能上餐桌啦! 高二学生利用转基因细菌作画,志愿者们在现场教授学弟学妹们,如何进行无菌操作技术,讲述转基因工程的方法、意义。他们还及时提醒操作的同学,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在志愿者的耐心讲解下,同学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深化了严格管理转基因生物这一理念。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培养的组培苗并进行了少量的义卖。 “动手做实验不仅能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观察能力,掌握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初一王梓骁说。“作为生命科学节细菌画活动的志愿者,我认为这个活动可以带领同学们打开生物新世界,培养同学们对生物的兴趣,可以使不同年级的、选考的、不选考的同学都对生物技术拥有一定的认知。”高二李思薇说。 03寓教于乐:定向越野 初二年级设计了定向越野答题活动,活动与生物小中考的备考相结合,设置了五个打卡点,主题实现核心概念全覆盖,每个主题下均设置知识竞答和实践活动,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初二魏舒米说,“我很自豪也很开心能帮老师顺利举办这样一个活动,在设置关卡出题的过程中,我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准确熟练了。在给答题的同学讲解后,我对实验探究和科普阅读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更清晰了。” 高一年级组的老师们,在校园里埋下了“巨大宝藏”,并精心设计了“密码本”,为前来寻宝的“勇者”留下线索。同学们利用脑中的中心法则,破译手中有关“遗传信息”,通过破译的内容,大家在校园中找到指定地点的接头人,说出暗语后获得“智慧的证明”,凭借此证明从宝箱看守者处,兑换“勇者”应得的奖励。高一邵彭临说,“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破译密码子的活动,看一名名同学为解出mRNA中蕴藏的奥秘而绞尽脑汁、奋笔疾书时,我十分感慨,也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更积极地学习生物知识。” 04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志》、爱鸟宣传 由国际部同学编撰的《植物志》,在阳光大厅里受到同学们层层围观。《植物志》将校园里的植物与圆明园历史相结合,介绍了代表性植物的种属名、用途、生长环境等内容,有精美的手绘插图、唯美的英文小诗。生物教研组长安军老师,仔细翻阅了《植物志》,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现场的同学们还能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一零一植物明信片,感叹校园生态多样的同时,内心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 国际部王建元是本次活动以及整个《植物志》的设计、写作、编排和印刷工作的组织者,负责活动创意、活动规划、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沟通、实施与落实计划中的工作。他说,“这次线下项目让我很好的体验和学习到了如何组织一个大型的活动,提升了与学校和同学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要说本次生命科学节中,最受瞩目的是什么?那一定是喷泉广场上那只活体珍珠鸟和制作精良的鸟类标本,现场的小小志愿讲解员不厌其烦地为同学讲解鸟类知识,同学们踊跃参观标本,近距离观察活泼可爱的珍珠鸟,参与竞答,久久不散。 05在完成任务中进步:高三学生讲堂 学校特别邀请了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生物教研室主任荆林海老师做《如何让自己的思维走在题目考察的前面》主题讲座,荆老师鼓励学生从应试中总结科学研究的规律。 高三的学生代表李美昕同学分享了《万物皆可探究年代的应试反思》,总结自己的解题心得。高三张浩然同学为同学们分享了遗传题的解题思路。 首届生命科学节已经圆满落幕,同学们在乐趣中汲取知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加强了自身与世界的联系,全程参与大型校内学科活动更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相信这次活动一定会丰富同学们在学习之路上的行囊,助力他们走向更高的学术殿堂。 撰稿:李雪竹 审核:安军

  • 04
    2023-05

    4月28日至30日,第42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系列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办。一零一中学生参与研究的11个项目(含1个跨校合作项目)入围终评项目。我校学生取得了8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 最终在大赛中斩获“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7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和“北京青少年创客国际交流展示活动”1项一等奖。他们为科学的梦想插上翅膀,在探索科技的道路上不断翱翔。 01青创大赛 精彩纷呈 以“发现•创新•责任”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系列活动旨在通过科技竞技、交流展示,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同时,引领广大青少年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的美好生活,感受追逐科学梦想的成功与快乐。 本届大赛为期三天,设开幕式、封闭答辩、公开展示与交流、“创客动手做”、院士科普报告、参赛师生走进怀柔科学城分组参观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闭幕式颁奖等环节。 大赛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全市万余名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参加初赛,其中296名学生的204项作品脱颖而出,来自捷克、土耳其等6个国家的67名学生38项作品在线上参加竞技。 今年大赛增设创客作品赛道,196项参赛作品中有44项参与终评,入围创客作品与创新大赛的学生共享资源、交流分享,同场角逐8家高校、机构和企业设立的专项奖。 这是一场面向全市青少年群体的科技盛会。在这个舞台上,“小科学家”们各显神通,纷纷展示出亮眼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创客作品。 02勇于创新 喜获佳绩 经过前期区级比赛和市级初评,一零一中学生参与研究的11个项目(含1个跨校合作项目)入围北京市第42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和 “北京青少年创客国际交流展示活动”终评项目。在本次现场终评答辩中,我校学生取得了8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科技创新项目吧: 一等奖 “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终评项目一等奖: 1、《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独居老人监护机器人系统》 获奖学生:宋睿轩(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马丽霞 2、《落地生根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应用研究》  获奖学生: 姜泰吉 (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马丽霞 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载除霜器》 获奖学生: 冯一民 (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马丽霞  4、《发酵咖啡渣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初探》 获奖学生:沈子谦(北京一零一中) 张程皓(北京一零一中) 高羽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指导教师:马丽霞 5、《内隐刻板印象对高中生科目学习的影响——以北京市某中学为例》 获奖学生:崔明宸 (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王莉、高希然  6、《基于激光成型技术的柔性可拉伸LED阵列护颈装置》 获奖学生:陈浚哲(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郭亮、刘浩、曹雪芳 7、《初中生人机互动中的信任及影响因素探究》 获奖学生:李晨一(北京一零一中) 李文博(北京一零一中) 汤子其(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鲁君实、高希然 “北京青少年创客国际交流展示活动”终评项目一等奖: 8、《基于视觉识别的射箭姿势实时矫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获奖学生:邬乐昊(北京一零一中)  朱嘉茗(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付鹂娟 二等奖 “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终评项目二等奖: 1、《荷叶启发的仿生超疏水棉织物制备研究》 获奖学生: 王苏悦(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马丽霞  2、《北京部分区域大气污染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获奖学生:贾鸿博(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史艺 3、《动漫分级制度调研及展望》  获奖学生:李烨(北京一零一中) 曹鲁晋(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杨双伟、张孟琪  在专项奖评比中 宋睿轩  “发明创新”奖 马丽霞 “优秀科技辅导员”奖 宋睿轩  “北京工业大学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宋睿轩《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知力”创新奖 崔明宸  “北京交大思源科技创新专项奖” 陈浚哲  “科创英才奖” 同时,我校《一零一中桃园科学化管理实践活动》获得 第42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作为“十佳科技实践活动”进行了交流展示。 《一零一中桃园科学化管理实践活动》  获奖学生:桃树管理兴趣小组(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老师:贺凤美、杨双伟、史艺 此外,在未入围北京市终评的项目中 “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二等奖: 《超声悬浮相控阵精准操控研究》 初中 物理与天文 学(PA)  获奖学生:魏嘉琪(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夏焕春 《基于自制鞋垫压力检测系统的足底压力分布研究》 获奖学生: 梁靖楠(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贺凤美  《蛋壳复合肥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获奖学生:董欣然(北京一零一中) 官博雅(北京一零一中) 周紫炎(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马丽霞  “北京青少年创客国际交流展示活动”项目二等奖: 《基于现实情境的模拟驾驶体验车设计与实现》  获奖学生:陈思迈(北京一零一中) 郭星佐(北京一零一中)  李朋轩(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赵润 赵振锋 “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三等奖: 《冰壶运动中的数学分析》  获奖学生:陈月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杨静平  《基于猫下落启发的面积可控降落伞的设计与应用》  获奖学生:朱帅 (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曹雪芳、林德福、刘新福  《可生物降解食品包装用纯壳聚糖膜的研究》  获奖学生:徐子敬(北京一零一中) 焦子轩 (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马丽霞、卢芹  《可持续发展——缓解噪音对纺织厂劳工造成的困扰和伤害》 获奖学生:阎敏行(北京一零一中) 指导教师:刘晓琛 03坚持梦想 收获满满 1沈子谦、张程皓、高羽鹏 我们三个为了这次比赛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多次的训练和充足的准备使我们在答辩的时候从容不迫,即使评委问出刁钻的问题我们也能迎刃而解,他们提出的建议也为我们今后的比赛指明了方向。在大赛中也可以从其他选手的身上学到很多,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增进了队友们的友谊。 2宋睿轩 经过三天的努力,我获得了三个专项奖和本次大赛的一等奖,为本次参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和同学们一起在赛场上拼搏努力,一起收获成功,这次非同寻常的宝贵经历会是我高中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3冯一民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对科技创新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在解决问题时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把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大胆用于生活,也许经过创新会有奇迹出现,而每一个奇迹都掌握在我们手中。 4李烨 曹鲁晋 此次科创大赛的宝贵经验让我们深刻体味到创新在当今社会之重要地位,并且体悟到新生的一代青年更需以不断的突破接续创新的火种,让创新之焰常耀于世。 5邬乐昊 朱嘉茗 很荣幸在活动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参与这次比赛的机会,我们的项目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认可,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建议,未来我们会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6王苏悦 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见到了从前闻所未闻的优秀事情,拓展了见闻,更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未来努力的方向。总之,我很开心自己能参加这次比赛,我在参赛的三天里受益匪浅 7陈浚哲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要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把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大胆运用于生活。比赛获得的荣誉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下一个起点;参赛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奖,也是为了将科技创新观念深入到我们青少年的心底里,激发我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勇气,点燃我们用智慧创造未来的梦想。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好好学习、努力创新、发展创新,始终保持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8崔明宸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项目被更多人看到。不仅在封闭答辩中收到了评委老师的建议,了解了后续实验的进展方向;还在公开展示中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关注,向更多人介绍了自己的项目内容。 9李晨一 李文博  汤子其 我们很荣幸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比赛过程中有幸了解了同龄人的科技创新成果,参加了院士的讲座,参观了纳米能源所。这次比赛不仅肯定了我们的作品,而且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坚定了未来从事科学行业的梦想。真诚感谢组织方,学校,老师们全力支持我们,提供给我们这个宝贵机会 10姜泰吉 这次大赛上的许多项目并不会因为一个比赛的结束而轻易失去意义,这也提示着我,做科研不能只是为了名誉赞奖,只有科创成果真正能服务于人类社会,推动社会前进一步,才是这个比赛的意义,才是我们终朝碌碌的真谛。 11贾鸿博 通过这次比赛我展示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思考深度,同时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家人、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有机会参加比赛并取得好的成绩。通过此次比赛我收获了许多感悟,并更加坚定了未来自己走在科学道路上的决心。 北京一零一中始终将全面育人作为办学的基本方向。在面向未来的生态智慧教育理念指引下,我们在科学普及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首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北京市首批双金鹏科技团学校。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成绩斐然。我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指示要求,增强学校科学教育氛围,增强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撰稿:李楠 审核:夏焕春  

  • 28
    2023-04

    4月22、23日,一零一翔宇学院携十余个社团的师生走进了圆明园春泽斋,受邀参加海淀文创市集世界读书日专场活动。圆明园校区、石油附小、双榆树、温泉等校区的一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同学们通过特色文创产品售卖、图书交流售卖、集体书法撰写、古琴昆曲展演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展示一零一社团风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享读书乐趣。 一零一中温泉校区金佳音老师和搭档张潇潇老师,表演了昆曲《牡丹亭•游园》。古琴社团的学生们表演了六首曲目后,又加演了《酒狂》,反响热烈。LIFE设计社团、陶艺社团和服装设计社团联合义卖,保护濒危动物、展示艺术创作的文创被一抢而空。传统文化社团“沁悦小筑”制作的刻有校徽、校训的香牌,成为义卖活动热卖单品。书画社、无砚手写社、DI创新思维社、奈何设计社带来了学生文创和现场定制的传统文化书签、扇面、笔筒等等,都大受欢迎。学生公司是高中学生的经济商业类创业项目,义卖一零一中师生捐赠的爱心书籍。 活动执行人陈默老师表示,这次“跨学科美育”活动是与圆明园合作“园校共育”的活动之一,各社团的文创市集售卖所得都将用于爱心捐款和后续社团发展。 撰稿:李蕾 曹雪芳 审核:杨双伟

  • 13
    2023-04

    “双减”之中做加法,集团推动科学教育。4月11日下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首届科学素质大会圆满落幕。一零一实验小学、石油附小、怀柔校区、大兴分校等10个集团校区的七百余名师生参加了现场活动。 本次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群体的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活跃青少年群体的科学文化生活,大力推进校园科学普及教育工作的一次创新举措。 科学素质大会面向北京一零一教育集团12个校区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历时半年,覆盖面广,参与学生人数众多。活动有面向小学生的“小视野 大世界”少儿科技作品大赛,通过征集科幻画、科幻征文作品,展现小学生群体想象的科技生活,体现少儿群体的科技创新知识储备。还有面向中学生开展的“科学造沃土知识大比拼”青少年科学知识竞赛,线上知识竞答和线下决赛相结合,以多样的比赛形式和内容,调动同学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激情,推动形成全集团校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闭幕大会上演了线下总决赛。8支初中组学生代表队在创客比赛环节,围绕“地震下的最稳固的大楼”进行了模型搭建。在决赛的竞答环节,各校区团队比拼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一零一中上地校区代表队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作为大会的一部分,学校还同步举办了科技嘉年华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前沿科技设备,参与互动实验演示,感受科技神奇,点燃科学梦想。 本次科学素质大会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等10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为参赛选手们加油助阵。同时,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科技部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副司长李勇等多位领导专家、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陆云泉校长、熊永昌书记等校领导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陆云泉校长表示,一零一中是北京市示范性高中、全国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在面向未来的生态智慧教育理念指引下,在科学普及、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举办教育集团科学素质大会,可在集团范围内形成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进一步提升全体同学的科学素养。本次大会创新了学校的科普教育表达和传播方式,下一步学校将把科学素质大会打造成科普教育的品牌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演讲,袁院士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并激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科技报国。 本次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科学素质大会,既是一场青春飞扬的科学知识比拼,也是一场大型的科学普及盛会。让科学成为爱好,用科学成就想象,通过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增强集团校师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提升科学素养,点燃科学梦想,用科技报国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撰稿:曹雪芳 审核:夏焕春

  • 12
    2023-04

    4月6日,北京一零一中首届校园桃花文化节盛大开幕。在这轻盈、芬芳、美好的春天,一零一中全校师生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校园桃花文化节全程由学生策划、组织,融入了古诗文朗诵、“飞花令”对诗、民乐演奏、书法与绘画、汉服秀、团扇制作、桃花美食品鉴,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湖畔悠扬的民乐,散入春风,传遍整个校园。那是由一零一民乐团学生们带来精彩琵琶和古筝演奏。舒缓的韵律在耳畔响起,同学们无不陶醉其中,或驻足聆听,或闭目欣赏,他们沉醉于桃色春风中,感悟中华古典音韵之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伴随着典雅幽静的民乐演奏,同学们抑扬顿挫的朗诵声在湖畔荡漾开来。在经典的浸濡中,感悟千年美文对心灵的盈润,领略歌咏间的声律之美。“招凉飞花”现场,同学们正在玩“飞花令”,在汉服社的同学们的带领下,本次飞花令设置“桃”“桃花”作为关键字,行“飞花令”时背诵相关诗词,成功即可获赠由奈何设计社设计、学生公司制作的精美校园桃花春景明信片。   “桃花满陌百米红”。在“百米绘春”现场,师生们在百米长卷上,或书或绘,尽情创作,一零一中的校园春景跃然纸上,长达百米的书画卷,洒满了对自然的热爱。招凉榭中,一群腹有诗书的国学少年,正在参与“无砚挥毫”活动,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特色桃花书签上题字的同时,为现场同学们普及软笔书法。淡淡的墨香萦绕鼻尖,传递着书法带来的文化魅力。“桃花绘扇”吸引了很多同学。同学们亲手绘画,用精美画笔挥洒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桃花团扇,他们不禁感叹,“原来我也能做出这么美的团扇!”不少同学纨扇轻摇,漫步在桃林间,扇面桃花墨香与自然相映成趣。   北京一零一中首届校园桃花文化节的承办,由学校翔宇学院的学生公司负责,得到了翔宇学院、课程处和美术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在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同学们锻炼了各项能力,提升了团队意识,收获了成长!学生公司孙汇翔同学说,“这次桃花节是把书本上的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一次尝试,真的很希望传统文化可以在同学们身边和心中活起来。 ” 校园桃花文化节是北京一零一中“桃树课程”的延伸。是在以劳动为主的“桃树课程”基础上,更多融入了与桃花有关的文化、艺术内涵,成为一项融合了劳动教育、美育教育、文学和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的综合性育人活动,是教育、教学完美融合的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的举办,是为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并感悟劳动之美与传统文化之美 。”刘子森副校长说。 撰稿:王多多 李宗润 摄影:王海威 张天逸 指导老师:贺凤美 马福东 杨双伟 吴雅雯 审核:杨双伟 吴雅雯

  • 12
    2023-04

    对标“四个提升”,持续深入帮扶。2023年4月6-8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陆云泉校长等一行10人来到内蒙古巴三中帮扶指导。本次活动,对标在教育质量、教师队伍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管理水平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提升的阶段性目标,着力推进帮扶工作更快见效。 01 再出实招:纳入教育集团、设立实验班 4月7日下午,巴三中正式纳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陆云泉、学校发展中心主任姜春,科右中旗旗委书记蔡宝军与旗政府、旗教育局相关领导以及旗各中学校长,巴三中校长李铁军、书记周显军,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科右中旗旗委蔡宝军书记、陆云泉校长、李铁军校长、周显军书记共同为巴三中加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揭牌。大会同时宣布,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在巴三中设立“北京一零一中实验班”。周显军书记为我校“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霍艺红老师颁发“北京一零一中实验班”名誉班主任聘书。 陆云泉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将巴三中纳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是为了让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快速飞跃。教育集团将通过“六个一体化”治理机制全面推进教育资源对接: 管理机制一体化,优化组织架构; 资源配置一体化,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课程教学一体化,整体规划集团课程建设; 教师培训一体化,增强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质量评价一体化,教学指向个性化、因材施教; 学生培养一体化,成立“北京一零一中实验班”,在学生培养方面提供最大的支持。 他还强调,我们要共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李铁军校长感谢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给予的强力支援。他表示,巴三中将充分利用北京一零一中的教育资源,实施定制课程、名师教学、双师课堂、清北计划、采取全新理念和育人方式,选拔科右中旗优秀学子到北京一零一中培养,定向为科右中旗培育清华北大的后备人才。 蔡宝军书记在讲话中表示,科右中旗一定办好巴三中,并带动提升全旗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 揭牌仪式后,京蒙两地领导共同栽下“京蒙帮扶”纪念树。 02 深入调研:把脉学校发展,全面具体指导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4月6日下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组团式”帮扶专家指导团入校调研,与巴三中干部、教师进行座谈。 李铁军校长介绍了作为“组团式”帮扶派出校长在巴三中的工作进展。中组部、教育部八部委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计划实施以来,一零一中和巴三中签署了教育结对协作协议,带着真情实意,在教育、教学、研学、师训、技术、装备各个方面,协调人力物力雪中送炭,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了信息化水平,极大调动了广大师生积极性。他还介绍了目前学校的整体情况,分析了当下学校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陆云泉校长根据对巴三中调研掌握的情况,针对学校发展方向、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生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导,从学校整体发展和具体层面提出相关建议。陆校长强调,对标“四个明显提升”阶段性工作目标,北京一零一中将对巴三中给予实实在在的帮扶。教育集团接纳巴三中后,将实现双方教育优势互补,有力促进巴三中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陆校长表示,京蒙手拉手、教育心连心,一定要用心、用情做好基础教育事业。 03 聚焦教学:同课异构,研讨“三新” 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4月7日上午,北京一零一中六位教师深入高一年级课堂,与巴三中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陆云泉校长深入课堂听课 执教教师:付鹂娟(北京一零一中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物理正高级教师) 同课异构课题:《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执教教师:张新村(北京一零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 同课异构课题:《祝福》 执教教师:贺丽珍(北京一零一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紫禁杯班主任) 同课异构课题:《向量的数量积》 执教教师:霍艺红(北京一零一中英语正高级教师、海淀区英语学科督学、紫禁杯班主任) 同课异构课题:阅读课《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 执教教师:曾璐(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年级组长、海淀区化学学科带头人) 同课异构课题:《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孙冬(北京一零一中体育教研组副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 同课异构课题:篮球《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第一次课) 课堂教学之后,两校教师分学科展开交流研讨。老师们对同课异构进行评课,并就此折射出的“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面对巴三中老师对“三新”的困惑,北京一零一中教师介绍了自己的认识和教学实践,传授了我校的教学经验。 04 理念引领:陆校长专题报告,霍老师德育讲座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 4月8日上午,陆云泉校长在巴彦呼舒第一中学礼堂,为科右中旗全旗460余名校长、干部作《现代学校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 陆校长通过生动翔实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以“茶和咖啡”中西方文化对比入题,切入“更好的理解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这一观点,从战略目标定位、组织管理架构、创新课程管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对学校核心文化建设、现代学校治理做深刻解析和经验分享。 4月8日上午,北京一零一中霍艺红老师为巴三中全体班主任做题为《用智慧引领学生,用爱心推动学生》的讲座。她指出,在德育工作中,全心付出才会有回报,教师要心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爱的使者和智慧的化身”,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卓越人才。 对标“四个明显提升”,北京一零一中持续发力,用真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京蒙手拉手,教育心连心。“组团式”帮扶成为两校新契机,教研新模式,研学新基地,各种新探索即将展开。

  • 12
    2023-04

    4月4日上午,北京一零一中承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与青龙桥学区联合主办的教学视导活动中学分会场。 教学处陈争主任主持欢迎仪式。她表示,我校正在义务教育阶段积极推进实施新课标、深化“双减”,在高中阶段推进“双新”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专家助力课堂教学,更能提质增效。 教学主任陈争主持 陆云泉校长对各位专家亲临教学现场指导表示感谢。他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大力推进“面向未来的生态智慧教育”实践,通过“翔宇学院”“英才学院”“GITD学院”“鸿儒学院”四驾马车,拉动全面育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国际化和教师队伍建设。 陆云泉校长致欢迎词 市基教研中心主任贾美华,对北京一零一中在关键领域取得的重要成绩表示祝贺,愿意和各位专家共同为一零一中的高位发展助力。  贾美华主任讲话 38位老师呈现了教学过程,接受市、区共19名教研员和专家指导。其中,8节课面向社会同步直播。 各学科教师在授课后同市教研员深入交流,从评课中进一步得到提升。   作者:高希然 审核:田利华

  • 03
    2023-04

    3月24日-25日,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一零一中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圣陶教育研究院、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承办,中国教育学会指导,论坛主题为“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全国中小学教育高水平育人的战略与经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项贤明主持。 教育部原部长、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宣布论坛开幕。开幕式上,顾明远、钟秉林、于漪等教育名家为大会致辞或发来贺信。3月24日论坛先后开展了主旨报告与中小学分论坛。25日上午,论坛分为中学组、小学组、教师发展组、教育行政组四组同时进行主旨演讲,下午举办了高端论坛。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做主旨报告,并参加了高端对话;北京一零一中党委书记熊永昌在中学分论坛进行主旨演讲;我校四位教师为论坛做了研究课展示;艺术社团做了艺术展演。 国家督学、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陆云泉做了题为《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报告。 陆校长提出,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应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探索。多年来,一零一中不断建设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探索面向未来的生态教育体系;学校纵向打通学段,横向融通学科,变革管理体制,打造了翔宇学院(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 英才学院(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GITD学院(全球创新人才培养)、 鸿儒学院(教师培养)、四大学院组成的课程构架。新时代,中学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面向未来,为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学校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花园、一个开放的实验室,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月25日下午,论坛高端对话围绕三个话题展开:第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小学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第二,如何正确理解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第三,分享各位校长在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方面的策略、经验与智慧。 陆云泉校长和刘希娅、李有毅、唐江澎、景小霞等国内知名校长一起分享交流。陆校长表示,育人模式变革的关键是高质量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应发挥启智明慧的作用,创新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解放和发挥学生的探索欲、创造力、想象力。 在中学分论坛中,北京一零一中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市人大代表、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熊永昌做了题为《融合共振,责任担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 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是每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他表示,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把举旗定向、凝心聚魂作为破题之始,全面提高中小学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党组织工作开展的质量。 他强调,要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五个方面发力:学校固本铸魂:筑牢学校发展的政治基础,从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传承优良作风三个方面加强工作。强基健体:锻造学校发展的坚强堡垒,从建章立制、优化整合、凝心聚力三个方面开展工作。融合共振:提升学校发展的育人质量,通过赓续初心,彰显学校文化品牌。把关定向:引领学校发展的创新突破,从学校管理机制的整体变革、推进“双减”“双新”工作的创新落实、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三个方面着手。示范引领:凸显学校发展的责任担当,围绕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推广、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积极作为、教育帮扶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工作。 围绕“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 的论坛主题,3月24日下午,论坛在北京一零一中观摩了语文、历史各两节研究课,分别由北京一零一中语文教师刘丹妮和刘小争、历史教师孙淑松和陈昂四位教师执教。 孙淑松的课主要探讨文艺复兴的起源、内涵及意义。从授课方式上,本课从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内涵入手,尝试引领学生通过分析文艺作品的内容,归纳人文主义的内涵,引导学生透过文学艺术看历史,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艺术。在讲课过程中,本课由教师讲授作品内容,学生提炼特点,教师总结提升,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陈昂的课以王阳明为核心,引入四位思想家、文学家,以学生讲解的方式,带动三幕历史剧探究。三位同学分别从哲学、文学、政治学的视角带动大家思考,讲解酣畅精彩,台下同学们通过“智慧课堂”的技术,即时互动,惊喜频频。最后老师归纳同学们的思想火花,点明“应变立新,诚为儒学思想;天下一心,尽显儒者担当。” 刘丹妮课的专题阅读关键词为“春”,从同学们自己设计的诗社活动引入激趣,对《牡丹亭》曲词及《红楼梦》文本进行高质量品析,最后研讨“大观园之春”,理解“春”在《红楼梦》中的意义。本课体现精读与泛读的结合,不仅基于文本进行鉴赏,还联系学生生活,在名著阅读中始终贯穿内在生命体验,引发学生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寻。 刘小争的课从古文阅读学习中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握核心概念并进行不断追问,并尝试对核心概念的辩证关系上引导学生持续思考。通过拓展延伸材料进行群文比较阅读,最后聚焦到思辨性写作的思考上,助力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北京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特级教师连中国与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曹卫东作为评课专家分别点评了两节课;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特级教师吴颖民做学术总结。三位专家高度赞赏四位教师在引导思维、情感的深度参与中凸显学生主体,恰到好处地设置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不断追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专家表示,教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把握规律、预见趋势。 论坛期间,我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在会场内外进行了展演:古筝社团长桥抚曲,金帆乐团澄心台管弦奏鸣,小百灵合唱团青年广场歌声悠扬,舞蹈团和街舞社风筝广场活力迸发,民乐教师四宜书屋前演奏,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了学校为支持学生个性发展“高水平因材施教”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