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集团导航页

  • 校友之家

校友之家

首页校友之家

青春的美好记忆

作者:1961届高三6班 张一文 点击次数:17845次 创建时间:2023-04-11

在优良的环境中成长

1958年秋天,我考入北京一零一中学。
一零一中学是由张家口迁来的。她诞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1946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个学校备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周总理亲自批示选址,在圆明园遗址废墟上建校,有着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的寓意。郭沫若给学校题写了校名,鼓励我们青年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题名为“一零一中学”。我在此校学习时,学校校长是革命烈士张太雷的夫人:王一知女士,一位慈祥的老人。
这个学校很大,南边,出南门不远就是北京大学,东边是清华大学。西边北边都是圆明园废墟。
校内设施齐全,从大门要走一段近百米的路,才到教学区。教学楼和礼堂前面是一个喷水池。学校有几个人工湖,里面养着鱼,有果园,有菜地,有五金加工厂,还有养猪场等。学校有大操场。有化学、物理实验室。还有音乐教室,它坐落在一个小岛上,四周是开满荷花的水塘,风景优美。
入学时,要求全体同学都住宿。我也从此离开家,户口迁入了学校。过起了集体生活。当时学校不止是文理分科还实行半工半读,一半时间上课,一半时间劳动实践。我们先是在学校校办工厂学习机械加工,后来又到友谊宾舘汽修场学习劳动。车工,钳工,电焊工等活我都学过,都能熟练操作。我们还划着木筏到湖中喂鱼;在果园中为果树疏果,为桃子等果实套上纸袋防虫防鸟;到猪场去清理猪粪等。这些活计恐怕现在的中学生很少接触了。我觉得这些生产生活技能的学习使我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加深书本知识的认识,还是起不小作用的。
在困难时期,粮食供应紧张,肉、蛋、奶凭票凭证供应。为保证同学们的健康,学校自己的猪场,蔬菜基地,以及果园的收获,给予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学生重要的营养补充。当时,我还曾经从学校买菜拿回家。
这所学校的学生原来主要是干部子弟,从我们这一届开始,招收知识分子和普通工农子弟,学校出了许多名人,当然也备受各级领导的关怀。学生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种是高干子弟,一种是高知子弟,一种是工农子弟。和我最要好的朋友是任荷英,她是铁路工人的女儿。班长、校旗手陈莹是北大教授的女儿,还有好同学钟阳和,她父亲是知名民主人士。杨成武将军的女儿杨俊生(我在女二中时的校友,不同班级)与粟裕大将的儿子粟戎生(我一零一中同班同学)都在这,他们对子女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当时这些同学,包括毛远新等都是自己骑车,或步行回家,从不搞特殊化。

手术后的考试

上高二时,我的腿疼得厉害,去铁路医院检查,说是右膝半月板撕裂,需要住院动手术。当时因手术住了半个多月的医院。出院后正好赶上期中考试,我落课最多的是化学课。教化学的老师是简国才老师,他耐心给我补课,鼓励我,结果我顺利地通过了化学课的期中考试,得了97分。后来数学和物理也都顺利通过,成绩较好。简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学,科学地、针对性地辅导,使我不但完全通过了期中考试,而且为学习好化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俄语老师不是简单地教发音、讲语法,他还给我们讲俄语故事,让我们朗诵俄语诗歌,唱俄罗斯民歌,加深印象。语文老师王锡兰更是平易近人,像个老爷爷,我们常常去他家玩。他看见我们的文章写的好不仅打上满分,还要在旁边加上一个大大的红点,特别好的文章要加三个大红点。
一零一的老师们不光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他们还把优秀的文化底蕴,优良的品德传给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既教书又育人。每个老师都有一套较好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我们通过学习真正掌握知识,又懂得获得新知识的方法。由于师资水平高,我们那时一零一中高考升学率近100%。

半军事化的生活

我们在一零一中的学习生活,不仅仅是全部住宿,而且是一切军事化管理,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六十年代初,当时全市各学校还没有校服。而一零一中却有统一的校服。样式是学习苏联红军样式的,很精神、帅气。每周升旗一次,要唱国歌和校歌。升旗手要从学生中选举产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们的班长陈莹就是当年的旗手,她直到现在还是我们班微信群的群主,深得同学们拥护。
我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入学第一周,老师、同学、课堂、宿舍、上课、吃饭、睡觉……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从零开始,一切要靠自己去决定去完成。记得报到时,是妈妈送我去的,在安顿好以后,妈妈就匆匆地离开我赶回家,她要赶路,要赶回去做饭。我望着妈妈的背影,第一次感到了孤独的滋味。
入学第一周在陌生、孤独、适应、融入、熟悉中度过了。周末我回到家中,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述着我看到和经历的一切。短短的一天假期,瞬间过去了。(当时只是周日休息一天)妈妈给我做了鸡蛋炒饭,催我赶快返回学校。那顿饭我永远难忘,有离家的不舍,有返回学校的期盼,真是千滋百味。
随时间的悄悄流逝,我很快和同学们熟悉起来。尤其是任荷英,她比我大两岁,就像大姐姐一样照顾我,关心我。由于她的帮助,我很快就融入了到了这个集体中。我的被子薄,以前生过冻疮的手和脚又生了冻疮,同学张克群从家中拿来棉鞋给我。同学钟阳和家住崇文门,每周放学(周六上半天课,下午可回家)我们都结伴回家。有时候几个同住城里的同学,从学校出发,穿过北大,经中关村、白石桥徒步走到动物园,边走边说笑,也就不觉得累。我们女生帮男生陈禹拆洗被褥,缝被子是我们女生的强项,很快就帮他缝好了。
在一零一中学学习的三年中,因为那时候我嗓子好,爱唱歌,就报名参加了合唱队,记忆较深的是高二时参加了校史联唱。
我最欣赏学校的音乐教室,它坐落在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教室很大,夏天水中开满 荷花,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合唱队在这里练歌,军乐队在这里练习演奏,不会干扰其他班级学习。当时张克群同学吹黑管,周林影同学吹圆号。这音乐教室大概是当时北京中学里最好的音乐教室了。

1950年代的学校音乐教室

我记忆中,一九六一年毕业前夕,我们在学校大礼堂里举行毕业典礼。唱歌时,不是站在舞台上而是背朝西,面向东,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合唱“我们是高三的学生。
高中毕业了,即将离开生话三年的学校,告别如父如母的老师,告别亲如手足的同学,心中有许多不捨;即将走入大学或工作岗位,对未来又有无限期待和美好憧憬,走上台后,很紧张也很激动。我和其他毕业生一起,用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心中所思所想,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唱出了向着胜利排山倒海地努力奋斗的决心。

1961年7月1日在高三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们的大合唱“我们是高三的学生”

在学校里,我当过播音员,每天吃饭时,我在广播室广播。除了播校园里发生的事外,我还连续广播了小说:“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这部书,记述了毛泽东从童年到青年时的学习经历。他在家里帮父亲种地,开始有时间读许多书籍,他惊讶地发现,所有的书中都没有农民当主角的,激起了他强烈的求学欲望。
1913年,他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毛泽东在那里形成了他的政治理想。他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五四运动”后,组织领导了湖南各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些故事对我影响很大,使我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高中三年,是一个火热的年代。当时国家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农村实现了合作化。在一九五八年,也就是我升入一零一中的那年,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喇叭中播放着社会主义好的歌曲。各地建成炼钢的小高炉,口号是“超英赶美”,“炼1070万吨钢”。到农村深翻土地,我们参加了四季青公社的深翻土地劳动,农业提出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管、工”。在大街小巷,在农村的墙上画满了宣传画。还实行了大食堂,人们劳动完了就去集体食堂用餐,随便吃……
但是,这种情况,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变化。高二时,由于“左”的路线和自然灾害(连续几年干旱,粮食歉收)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极端困难的情况。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当时就连女孩子的头发卡子都买不到。大家饿着肚子干活。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是一样饿着肚子。
我们上高三时,学校特殊照顾毕业班,学校养猪场里的猪和菜园中的菜,都优先供应给毕业班,为毕业班同学开小灶。
高一时是文理分科,我学理科,后来又取消文理分科我们又疯狂补习文史,有小学和初中的良好基础,我並没有感到困难。吃不饱,学习压力大,使我患上了浮肿和绝经,我曾到位于西苑的中医研究院看病。每天要吃中药,因为要休息,学校取消了体育课,只是让大家打太极拳。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坚持努力学习。

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一零一中离颐和园很近,只有不到两站地的路程。在课余时间,我们除了在本校体育场锻炼外,还常去颐和园做军事游戏,有人在路上做出不起眼的标记,提出不少问题,我们按标记前进,不断解决难题,哪队(或小组)最先到达目的地,那个队(或组)就取得优胜。我们还在昆明湖上举办划舢板比赛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培养大家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比赛体会到只有大家动作一致,听从指挥,才能取得胜利。我虽然腿有病,但仍然积极参加,在活动中,在同学帮助下,经受磨练,通过活动我体会到只要目标明确,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在一零中学习时经常有名人来校参观,或给我们做报告。如苏联英雄卓姬和舒拉的母亲就曾来学校参观。伍修权、郭沫若等人为我们作过报告。我们还去新建成不久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去听周总理等给青年毕业生讲理想。这些报告对我们树立正确人生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重大作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为了强国,在党的领导下施行“劳卫制”。全称好像是“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我记不太清了。有具体项目,有标准,有各年龄段的具体要求。如射击、掷铅球、跑步……等,我腿有病,为达标,我跑步时大家在一旁为我加油,有同学在前面带跑,场面十分热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终于达标。正如张克群十六字令中所云:“快,一人跑步十人带,加把油,能把汽车赛。”
我视力好,晚上到射击场去射击每人打五发子弹,我三发全中,四发就已达标。用的是小口径步枪。射击项目顺利过关。臂力也可以,掷铅球也达标。接着去颐和园去划舢板,舢板上有舵手,有约十人左右负责划舢板。要大家动作整齐划一,听舵手指挥。后来风渐强,我们还升起风帆,舢板乘风破浪,我们航行在昆明湖上,十分惬意。
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教师的教导、下乡,下厂的劳动、领袖和首长的关怀、英雄模范的榜样力量、总之在中学的紧张快乐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树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不管今后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愿意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