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集团导航页
首页校友之家
1958-1961年,我在北京一零一中(以下简称“101”)高中二班学习,班主任是简国材老师。“101”的三年对我影响很大,当时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
我和王伯英老师虽接触不多,但他博学多才的特质成为我一生学习之楷模!
王伯英老师在“101”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实际上是“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
难忘排演《校史合唱》
我考入“101”以后,即参加了学生合唱团,年年排演王伯英与章连启两位老师创作的《光辉的历程》,又名《校史合唱》,老师指定我担任“告别”领唱(图1),刘克纪担任“住着老乡的小土房,自习坐在油灯旁……”领唱。《校史合唱》成为经久流传的“101”文化经典,我离校后的1966年最终形成了音乐舞蹈史诗。章老师在《回忆我的成长之路》中说:“创作校史合唱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文方校长发起的用校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产物,也是王伯英老师带领我们组织学校文工团的同学们用文艺形式来落实这项教育工作的结果”。
图1:《校史合唱》截图
难忘排演歌剧《刘胡兰》
1961年我考入同济大学以后,曾三次到大学图书馆查阅文献,确认当年排演的剧本,就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编,于村、海啸、卢肃、陈紫著,由作家出版社于1955年8月出版的《刘胡兰》,陈紫担任曲调、合唱及某些前奏与过场音乐的旋律。
刘胡兰(1932-1947),女,著名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她10岁参加儿童团,14岁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1947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残忍的敌人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时年未满15周岁。毛主席非常伤心,专门为她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图2)。
1960年暑假,“101”要求文工团团员留校排演歌剧《刘胡兰》,旨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全体演员由合唱队队员饰演,并由管弦乐队队员担任伴奏,导演和指挥分别由王伯英、章连启两位老师担任,开创了在普通中学排演歌剧的先河,也是王伯英老师和章连启老师的大胆创举,开学以后在校内公演,在北京市引起轰动!
回忆当年暑假,演员都在少年湖畔背诵台词,并学唱各自唱段,我练唱“二十一曲”(图3)。王伯英老师要求所有演员:台词要熟练背出,排演要进入角色,上台要真情实感,虽语速可以稍慢,但声音定要洪亮,不可只看你背影……王伯英老师安排我饰演村长石广元,安排张施坚饰演刘胡兰……同学们都不会表演,更谈不上舞台经验,王伯英老师就耐心教我们,譬如说,两个演员需要对视时,都要把多半个脸朝向观众,并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变化适当添加一些肢体动作,幅度不拟过大。
图2: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词 图3:歌剧《刘胡兰》二十一曲截图
难忘“101”光荣传统
离开学校60多年来,我牢记并践行学校严格管理、锻炼身体、热爱劳动等好作风,于2016年实现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第一个目标。其中,参加文化大革命(上海两年,计算工龄),钻探工程与宣传教育(新疆10年),地震监测与减灾研究(山西两地15年),减灾研究与科普宣教(上海11年);退休以后从事关心下一代公益事业(上海20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准备再干两年,即可实现为国家服务60年的第二个目标!
96岁的王伯英老师,离世时平静安详,完美地走完了跌宕而幸福的一生,学生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