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集团导航页

校园动态
  • 校内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师动态
  • 学生动态
  • 双新建设
  • 双减行动
  • 媒体报道

校内新闻

首页校园动态校内新闻

翱翔计划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第十二批学员结题答辩会圆满完成

作者:王佳丽 点击次数:2225次 创建时间:2020-05-25

2020年5月23日,“翱翔计划”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培养基地北京一零一中学第十二批学员结题答辩会,以线上会议的方式顺利完成。

本次答辩活动由北京市一零一中学翱翔计划负责人高建民主任主持,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张毅主任、徐健、李海英老师莅临指导。学员的高校指导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鞠熙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郑小东副教授参加了此次答辩。第十三批学员也全程旁听了学长的答辩会。

担任评审的专家组阵容庞大,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姜毅研究员担任评审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常纪文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刘文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毛巧晖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薛晓飞副教授担任评审组成员,五位均是本次答辩会所涉研究领域的专家。

北京一零一中学培养基地答辩

昔日潜心铸剑,今朝一试锋芒。一年半的培养中,各位高校专家和我校的山珊、丁晓丹、刘小争、涂华金老师付出了巨大心血,王佳丽老师在组织管理及时缜密,基地工作扎实推进。

疫情期间,基地及时调整学员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线上交流平台,对学员的研究过程进行及时跟进与积极指导。十位同学论文最后均通过了知网查重和预答辩。这十篇研究论文涉及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穿越了疫情的侵扰,基地十名翱翔学员终于走进线上答辩会场。在结题答辩会上,各位学员陈述出色,答问精彩。各位专家评审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针对学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提问与点评,对学员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予以指导。

答辩结束后,答辩评审专家组组长姜毅研究员对本次答辩情况进行了总结,他对学员们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认真修改,保持这份对研究的热情,一定未来可期。姜毅研究员还谈到,一零一中作为翱翔培养的人文基地,积极参与翱翔培养的实践推动者、北京市政协常委张毅委员创新实践的北京青少年“模拟政协”,学校通过成立“模拟政协”社团、开设“模拟政协”课程,已经形成了积极的态势,有4名学员上会全程观摩市政协全会,每年都会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特别是在创新思政方面,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体现了学校的责任担当。

受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张毅主任委托,姜毅老师转达了张毅主任对一零一中学培养基地的肯定、对专家评审的感谢以及对学员们的嘱托。

北京一零一中第十二批学员结题答辩会已圆满结束。第十三批学员全程观摩了答辩会,会后和导师见面交流。未来一零一中学培养基地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路径,继续探索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专家点评】

姜毅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一〇一中基地学员们的人文情怀、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多次参加“翱翔计划”的论文答辩,每一次都是一场学术交流活动、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认真撰写的论文,从选题、视角到研究方法、结论,都有不少的创新和独到见解,常常能让我们这些科研工作的“老鸟”眼前一亮。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近几期学员们的论文在两个方向上展示出了青年人的风采:
一个是在学术性很强的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即使是既有成果较多、研究较为充分的议题,同学们也能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新的探寻,且能够自洽。无论是资料的搜集、方法的创新,还是逻辑的缜密、行文的规范,都初步展现出了学人的风范和素养。
另一个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同学们从身边事、现实问题和自身爱好等各个方面着眼,从身边人、细微处入手,结合已经学习的知识,较好地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通过这些论文可以看到,“翱翔计划”在培养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翱翔计划”的成功是与学生指导团队的努力分不开的。从学生们的论文和答辩活动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一〇一中学这个“翱翔计划”培养基地在组织、管理、指导、培训等各方面投入的心血。可以说,正是有了一零一中学这样深厚的成长土壤、有了基地邀请的专家园丁,翱翔的学员们才有可能在学术的蓝天展翅翱翔!

【学员感言】

一零一中学许海同,论文题目是《张居正“考成法”探析——以儒家忠恕之道为视角》。资料翔实,逻辑架构严谨,学术规范严格,研究结论在社会改革的背景下有现实意义。专家组一致评价出色!
或许是幸运,我大部分的文献阅读、主体章节写作的任务在寒假期间已经完成,在疫情期间和指导老师也保持着沟通,在老师的指导、父母的陪伴、朋友的鼓励中得以潜心修改,终有成果。我想疫情也是对我们研究学术的心态的一次考验,正如西南联大师生静坐听雨、弦歌不辍,我们也需要秉持着平和的心态和严谨的态度进行研究。作为中学生,我们在翱翔计划的平台上能够在专家教授们的指导下提前一窥学术门径,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继续完善这篇青涩的研究论文,同时也会带着对于学术的崇敬与严谨的治学态度走下去。

一零一中学王宇轩,论文题目《隆庆时期东南海洋政策变更原因探析》。量化研究的方法,令人眼前一亮。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的研究主要依靠网络进行,宅家期间,我对相关研究的论文及书籍进行了查阅并完成了论文的写作。长期的居家学习使我能够静心进行材料分析与写作思考,我的论文中也有一部分涉及历史瘟疫,提示疫情对中央经济的影响。本次新冠疫情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一是人民的健康是经济的基础,只有人民的健康得到保障,经济才能够复苏发展;二是对外合作的重要性,包括经济、卫生、文化等多个方面。今天参加答辩深感自己在知识积累、观点提炼、文章写作等方面仍需不断改进提升,今后在课题研究更加注重专业、专注。

一零一中学饶明达,题目《工业遗产改造项目中工业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及其意义》。选题敢于直击热点,现实针对性强。
我主要对首钢石景山厂区的工业遗址改造项目进行了研究学习,从中收获颇丰,也意识到了自己许多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由于在我的研究中实地考察是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手段,疫情的突然出现对我的考察和研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弥补无法实地考察带来的不足,我查询了许多有关首钢园区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疫情虽然对我的研究产生了影响,但同时也调动起我额外的动力,促使我进一步的创新和实践,讲激发了我更多的潜力。

育新学校廖锦霖,论文题目《故宫中苏式彩画的研究》。小切口深入梳理,展示传统文化之美。
我的论文完成,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由于疫情的原因,我无法到故宫中对苏式彩画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在图表方面,我除了在知网和书籍的搜索以外,还利用了故宫官网的全息影像进行图片的搜集。我将在疫情缓解之后,进入故宫中进行拍摄,尽可能的为论文提供形象、具体的依据。

十一学校盖遇通,论文题目《关税保护与产业成长探析——以美国钢铁关税发展史为例》。经济学和历史学的方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英文文献研究,建立模型,对经济学家的理论做出新的补充。
我利用美国钢铁业发展的历史实例与经济理论分析,并将其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及里昂惕夫反论的劳动效率说综合,进而得出“幼稚产业的界定应在李斯特理论基础上考虑工人的技术与熟练度”的结论。我分析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美国钢铁业因技术革新引发的横向整合进而造成寡头的历史局面,并进一步用MR-MC模型以及钢轨市场的实例,总结出了关税的周期性浮动可推动固定成本高的产业长期发展这一经验。我十分享受经济与历史的跨学科研究过程。同时,“翱翔计划”也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外文文献研究与历史量化研究的难度。人文社科类基础学科的研究价值常被外界低估,因此研究的过程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毅力,锻炼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王铭艺,论文题目《<红楼梦>“除夕祭宗祠”中的清代北京旗人祭祖典制》。勇于挑战无数学人深耕的红学研究,结合自身优势巧妙选择研究新视角,对于保护文化多元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红楼梦》由曹雪芹先生在清代著成,其中第五十三章“除夕祭宗祠”详细描写了贾家的祭祀礼仪。本文通过对这一章节进行文本细读,讨论了其中体现的清朝世家民俗、宗法尊卑与萨满教三方面内容,发现在满汉文化碰撞交融之后,人们通过祭宗祠得到了宗族中的身份认同和社会中的文化认同。此时血缘宗法观念和满汉一体的意识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疫情期间,原有研究计划中的王府实地考察部分无法如期完成。为继续进行研究,将其改为相关的文献研究。倘若有后续研究的机会,我会将《红楼梦》除夕祭宗祠情节与王府祭祀进行对比研究,以弥补此次遗憾。并将以小说文本作为史料切入点,从中研究清代祭祀典制。

北师大二附中明心,论文题目《从历史到现实:天下观对中国人世界观念的影响》。追根溯源,理清中国人文化基因,有助于传播中国形象,家国情怀感人。
以天下观念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理念,至今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对待世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的这项研究本出于美国对华贸易战引发的思考,而中美矛盾因美国借新冠疫情栽赃中国再度加剧,使这项研究更具现实意义。疫情中各图书馆闭馆,所需一些书籍无法借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写作,但可借丰富的网络资源弥补不足。宅家期间研究写作的时间更加充裕和集中,倒是意外收获。参加线上论文答辩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完成答辩不是结束,而是我继续学习和探索的新起点。

北京二十中学周知鱼,论文题目《从山水看剪纸——<画山水序>理论与中国当代剪纸》。从山水画理论视角看剪纸艺术,是一个创新。
在家学习期间,我的翱翔计划论文完成到中期,后续还有较多部分需要完成。对于我的研究而言,在家研究的最大弊端是无法面对面请教指导老师,论文最初进展比较缓慢。但是我和老师采取线上交流的方法,高效地解决了许多困难。在论文写作遇到难题时,我上网查阅资料,看之前学者的论文。这使得我认识到,翱翔计划不但使我深入研究一个课题,也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经历答辩之后,我将结合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继续我的学习探究,对我的论文进行修改。

北京十八中郭雨洁,论文题目《新高考“选科”与家庭因素影响研究》。身边问题热点事,研究结论有对策性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我个人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疫情影响,我无法在线下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访谈,研究开展受限。因此我采取了线上的方式发放问卷,开展访谈活动,才使得论文更好地开展下去。疫情宅家期间,也给了我很多时间去思考和改进我的论文,有了更多机会与导师进行交流。接下来,我要对我的论文进行更深一步的改进,纠正一些出现在论文中的问题。

陈经纶中学刘畅,论文题目《绿道体系在北京市的应用研究》。城市规划对中学生来说是个新问题,体现了青年的学术勇气。
我基本按照进度完成了论文。疫情导致我们只能在家完成论文的修改和答辩,由于出入小区检查比较严格,我没有去实地拍摄照片,只能用百度地图的街景照片代替,但这些材料本应该提前积累。论文中制图的专业性不足,对于相关概念也有考虑不足的地方,应该继续改进。再次感谢老师们的指导!

撰稿:王佳丽
审核:高建民